2020年9月1日是第14个“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”,借此时机,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组织开展2020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活动,主题是“健康要加油,饮食要减油”,广泛倡导饮食减油理念,传播减油核心信息。
减油宣传核心信息
减盐宣传核心信息
“915”就要5克盐
——为了你的健康,请减盐减盐
(一)饮食中钠盐含量过高会引起高血压,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风险。
(二)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。
(三)家庭烹饪少放盐和酱油,学会使用定量盐勺。
(四)减盐需要循序渐进,可以用辣椒、大蒜、醋、胡椒为食物提味,逐步改变口味。
(五)少吃榨菜、咸菜和酱制食品,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。
(六)购买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,选择“钠”含量低的食品。
(七)减少使用酱油、蚝油、豆瓣酱、味精、鸡精、沙拉酱、番茄酱等调味品。
(八)多选择新鲜的肉类、鱼类、蛋类,少吃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。
减糖宣传核心信息
(一)添加糖是指什么
添加糖是指包括由生产商、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、糖浆、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。
(二)添加糖的危害
饮食中的糖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;添加糖与饮食质量不佳、肥胖和慢性疾病风险有关。摄入添加糖,尤其是通过饮用含糖饮料摄入添加糖会增加总能量摄入,可能会降低其他营养食品的摄入,造成膳食不平衡,导致体重增加,并加剧慢性疾病风险。
(三)添加糖的推荐摄入量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推荐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,最好控制在25g以下。
(四)多喝白开水,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
果汁饮料、碳酸饮料中含糖多,每100ml含糖饮料中平均含有添加糖7g。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喝白开水,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。
(五)减少吃高糖食物的次数
为达到相应的口味,一些食品在加工时也会添加很多糖,如饼干、冰淇淋、巧克力、糖果、糕点、蜜饯、果酱等,应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频率。
(六)外出就餐时注意减少糖摄入
餐馆里的很多菜品均使用了较多的糖,如糖醋排骨、鱼香肉丝、拔丝地瓜、甜汤等,因此,外出就餐时,如选择这类菜品应适量。
(七)烹调食物时少放糖
烹调菜肴时应少放糖,或者尝试用辣椒、大蒜、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,以较少味蕾对甜味儿的关注。
(八)婴幼儿食品无需添加糖
婴幼儿应以喝白开水为主,如喝果汁,请喝鲜榨汁、不要额外添加糖;制作辅食时,也应避免人为添加糖,培养让婴幼儿适应食材的原味,从小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。
而摄糖过多会造成我们能量储备,也可以转化成脂肪,是直接造成糖尿病、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。从总的消耗量来看,我国人均目前糖摄入量并不高。但是,近些年受西方生活方式和饮食的影响越来越大,吃得越来越甜了。
另外,近几年我国含糖饮料的消费增长非常快,饮料高消费者添加糖的供能比已超过5%的上限。其中,3~17 岁儿童饮料的消费量最高。因此,为了保障儿童的健康,倡导喝白开水,不要喝饮料。
疫情防控下坚持“一米线”、勤洗手、戴口罩、公筷制等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。
编辑:杨卫莹
审核:马运峰 陈红艳
总审核:孔晓东
|